学生工作

党团活动
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党团活动 > 正文

乡约盛夏,筑梦同行|机械工程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

作者:   时间:2025-09-01   点击数:
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为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,面向实际,深入实践,知行合一,我院团总支组织了三支社会实践队伍开展了系列活动,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“探寻来时路,接力新征程” ——西航青年红色足迹探访行动队

为追寻先烈足迹,赓续红色血脉,西航青年红色足迹探访行动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征程。从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、试飞院的科技启迪到安吴青训班的青砖讲台,从富平乡村的金耳大棚到阎良社区的航空梦,西安航空学院“探寻来时路,接力新征程”实践队完成了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青春对话。这场行走的课堂里,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,而是烈士纪念碑前的默哀、老兵颤抖的讲述;乡村振兴的实践不再是报告里的术语,而是张彩茹书记摩挲手指的温度、村史馆里的时空对话;科技报国的理想不再是实验室的公式,而是航空工程师“把青春焊进钢铁”的坚守。每一站都留下了青年们求索与逐光的足迹,他们不断书写着属于青春的精彩篇章。

   

二、“影篾裁红塑华韵,青衿耘乡传非遗“——华州非遗社会实践队

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,助力非遗活态传承,,华州非遗实践队叩响非遗的门扉,从形态各异的华州皮影,承载生活温度的剪纸,到精雕细琢的面花,栩栩如生的竹编,再到经时光打磨的古法榨油技艺,镇坪的腊肉、黄连、药膳与五句子歌,此次三下乡活动,不仅是一次“行走的课堂“,更是一场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对话。每一项非遗的背后,都蕴藏了无数历史故事与匠心传承,它们不仅是一种技艺或习俗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记忆与情感的寄托。这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多项非遗文化的魅力,更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信心,实践队员们以行动践行了”传承文化根脉“的责任,未来也将继续以青春力量,为非遗的传承贡献更多可能。

三、“承武侯遗风,传非遗文脉“——勉县非遗薪火传习实践队

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勉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,以青年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活化,勉县非遗实践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。走进勉县民安社区,以“童心同行,筑梦未来“为纽带,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点亮成长之路:从勉县文化馆到饱含厚重历史的武侯墓,在勉县社区间深入的走访调研,再到”勉县板凳龙“与”汉中秦腔“的深入探究,此次勉县之行,实践队以”严谨务实、主动担当“的优良作风,既触摸到了非遗的古老温度,也探索了传承的年轻可能。未来,实践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,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脉在新时代薪火相传,为传承文化遗产贡献更多青春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我院学子立足实际需求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团总支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搭建实践平台,引导更多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进步,为培养更多依赖性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贡献力量。(图/文 团总支宣传部  审核/孙茉莉)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  邮编:710077  

Copyright © 西安航空学院  陕ICP备11002504号-2   技术支持:网络信息中心